1/09/2013

當代英雄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最早在張大春的廣播聽到櫻桃園文化這新出版社的消息
契科夫的櫻桃園我沒看過 但我幫我姊借過中文本XD
因為她念西洋語文系當時要念這部 他們學校沒有所以借我學校的來事半功倍
(當時我學校俄文系大概剛好沒在念這部?)
我也吃驚英文系為什麼要念俄國的小說 不過她後來也有念像是卡夫卡的蛻變
我逃避課業的課外讀物在我姊來說卻是非念不可的書這也挺有趣的XD
後來看到元人在噗浪提到這本 我也沒聽過萊蒙托夫
還想為何沒中譯本?是有短篇曾在比方蘇聯小說大系那樣的合集中出現過我不記得
還是太親共所以在某個時代沒有翻譯進來?
結果都不是XD是更早時代的作者
假如佩喬林的個性和作者真的很像的話
這作者如果是音樂人應該是玩搖滾樂的吧XD(還是27俱樂部的成員)
初翻發現是"我"的寫作方式有點猶豫 而且這作者是詩比較有名
不喜歡看"我"的小說 但是覺得這樣太偏食會錯過很多有趣的
而且我明明就看過有"我"但我很喜歡的(比方城市與狗)
也有沒有"我"卻處處有一個"我"在發表看法的(笑)(比方前一本的修道院記事)
這本前兩個我是同一位 後三個才是佩喬林
我對第二段馬克辛‧馬克辛梅奇很有印象
因為第一段貝拉主要是馬克辛梅奇在說故事 而裡面的佩喬林對我來講是沒那麼熟的
所以一發現他來了 我也期待了起來 結果是那樣的會面
好像連敷衍一下(老人)都嫌麻煩XD
再加上被敷衍的老人的反應覺得很有趣又覺得隨處都在發生
第三段塔曼我比較沒什麼特別感覺
第四段梅麗公爵小姐 一開始的較勁很有趣(有危險關係的那種狀態?)
到後半公爵小姐輸了一半劇情往決鬥方向走 結果正要決鬥突然換個敘事方式
一開始我還想咦?想想照日期記那段不太可能那樣記只能倒回去記
(本來還想會不會回到第一二篇的那個我 那個我沒有再出現)
第五段乾淨利落  裡面有提到馬克辛梅奇根本沒什麼可提就可以想見第二段的反應
佩喬林當"我"的故事時總有會發表看法的內容
有些看法真的是如果不喜歡佩喬林也許會覺得很討厭雖然好像也都是事實
故事好像沒有太多佩喬林的身世 如果作者和佩喬林個性相似
(當然把作者和故事人物對照我是覺得不太適合 但讀者總是會這樣做嘛)
要是佩喬林的身世也代入作者的身世 就覺得有一點托爾斯泰有幾個故事
那種有錢人厭倦那些醜陋的世俗假象 然後跑到哪邊這樣放逐等等那種劇情
這樣的角色我就有點討厭了(炸
是說這部在當時是個很開創或是特別的作品 加上作者才活27年
更增加傳奇(?)的味道 看到附錄這麼多的讚美(?)文字對反骨的作者來說真的會怪吧XD
不過就如同後面的一個作者附錄 我也在想萊蒙托夫如果活的夠久
他是會陸陸續續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
27歲寫什麼和57歲又會寫什麼 雖然很好奇但是永遠無法得知的XD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