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小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6/06/2015

附魔者 (杜斯妥也夫斯基)

這個斯塔夫洛金是有多帥想看一下本人XDXD
(根據影射的人物 應是屠格涅夫吧?)
因為想說有大部的還沒看好像有這本就來看
不過想起來好像還有一部(少年)也不算薄
好像都沒有新譯本 這本也有翻譯成"群魔"(這譯名也很好看的樣子XD)
出乎意料這部是講革命份子的故事(我沒看簡介)
故事其實滿戲劇化的(怎麼能寫這麼長
講到神/無神論 我沒太深究
(我覺得我無神論 但也覺得也許不是XD沒有很堅定的信仰有或無)
前一本看的卡拉馬左夫也是有這個內容
不過這個之外裡面的人物很有趣 也是看故事的樂趣XD
彼得維赫文斯基有一段(也許有兩段)和斯塔夫洛金的對話很妙
斯塔夫洛金的確是個小權貴(笑)當個指標人物或台面上的很適合
後面附個自白害我一下忘記主篇的內容(喂
彼得維赫文斯基一直在後面當藏鏡人(?)想推他出去
事情發生後斯塔夫洛金就沒戲了
害我以為自白是這一段(並不是)
夏托夫快被殺了 太太跑來還快生了(慢點 那是夏托夫的嗎?)
總之他人生一個轉折 突然變的很光明 接著就被殺
這不是滿老梗的手法嗎XDXD(寫這麼多我一點都不覺得他能逃過一劫)
彼得維赫文斯基初出場就很有特色
和父親的個性就差很多
話說這父親離開那段也實在很...瞎(?
結果還是可以找到人可以一直顧他 看起來弱弱的其實非常厲害XD
斯塔夫洛金太太和維赫文斯基的關係
以及下一代的關係 仔細想想 
這兩代都是維赫文斯基方有求於斯塔夫洛金方(廢話後者有錢嘛)
後輩都受不了或不能接受上一輩的人
不過方式或拉拒的細節差很多很有趣

12/05/2014

權力與榮耀 (Graham Greene)

又好一陣子沒看葛林的小說
剛好前一陣子看的片講到墨西哥這段滅(?天主教的事
不然我真的不曉得這個@.@ 當然慢慢看也知道
後面混血兒把教士帶回去那段
想說應該真的是陷阱 但又覺得說不定不是吧
想著會不會來個一絲光明 想趕快看下去又怕看太快XDXD
這位最後的教士其實根本是所謂不稱職的教士
有非婚生子 酗酒...但就只是因為錯過時機(或只是沒察覺事態進展
成了最後一位 像是個聖者或烈士這樣對抗這個事件
死前想告解 少尉雖然是追殺教士的 否定宗教的
但因為要說到做到 就幫教士找另一位之前是神父的人來
反而是ex神父不肯來
這部充滿著這種表面看起來是這樣 但本質上其實正是相反的情況 很有趣
教士與少尉談話的那段 漸漸要結束 我覺得...啊...Orz


11/05/2014

狄更斯鬼魅小說集 (Charles Dickens,查爾斯.狄更斯)

看到在架上有點好奇就借了
鬼魅就靈異嘛... 我怎麼沒想到...
靈異我只愛看圖像啊Orz 看文字會看一篇忘一篇
既然都看了就只好看下去 有些內容太警世了不太合胃口
(是因為比較早的小說? 還是靈異本來就比較這樣?)
短一點的還好 我會好奇怎麼回事
像號誌員就還讓人一直看下去
新娘房間裡的鬼也讓我好奇一口氣看完
謀殺案的審判算人數一直算不對還滿有意思的
鬼屋本來看還有趣 怎麼看著看著就有點看不懂了(咦
聖誕夜怪譚就很有目的 還來三次(和主角一樣不耐煩
這樣一想如果主角就是被要覺悟的角色(?)
我好像比較沒有耐性XDXD(不受教意味XDXD




7/12/2014

沒有舌頭 (柯羅連科)

不認識的作者 出版社
看書名就有點知道該篇的主旨吧XDXD
不過好奇 故事當然還是很有趣
總覺得非常直接 主旨或目的很清楚
寓言味就很重  尤其舌頭那篇
西伯利亞驛站見聞錄還算好一點
看作者簡介一直在講作者正直 人很溫暖...
(我好像沒看過這樣形容作者的XDXD)
這樣看就覺得作品想像空間就稍小了點
不知是不是年代較早的原故?

5/27/2014

耳聞證人 (伊利亞斯.卡內提)

沒輒...(攤手)
這部不是小說 算人物設定嗎XD(並不是
看到這本行距這麼大 字也不小
書又不厚 裡面居然有50篇就覺得不妙
所謂的短篇要精確 極短就更精確啦
對我只會看故事的來看 真的看完即忘記
再看又覺得有印象 但又說不出來看到了什麼
總之一整個文字感受力超差Orz
是說舐名字的人和地位探測員...兩者有沒有一點類似呢?
(當然細節不同)
有些看半天想不出影射的人物類型(其實還不少)
話說這種寫法 有點像人在一群人面前想說什麼特定人的閒話
但又不好講得太明 所以這樣講XDXD

很久以前我看過作者唯一的一部小說(盲目/迷惘)
雖不見得看得很懂但很喜歡 對主角一堆藏書很有印象
想起這個作者卻不曉得還有什麼作品
所以才找了一下 原來只有一本小說啊...
有機會重看一遍可能比看他其他類型作品更吸引我了
(是自藏書這重看要很久以後吧...

5/08/2014

人間椅子 (江戶川亂步)

久仰大名一直沒看的作者作品
選作品集03倒是碰巧選的(並沒看書籍簡介)
對推理不熟 發現原來我比較沒特別喜歡本格推理
比較愛看變格推理(應該是吧XDXD
總之就是故事演下來讓我好奇想看下去
但並不特別想知道原委(咦?
這幾篇我覺得最恐怖的就是芋蟲了
這種像行屍走肉的活著我最怕了啦XDXD
人間椅子也很有趣
其他還有鏡地獄 帶著貼畫旅行的人 目羅博士不可思議的犯罪...都很有畫面
這樣的故事我也偏好短篇 太長可能就比較疲乏還是如何沒那麼有趣
看附錄發現作者有幾個不同風格的作品
有機會還要再找來看
先從我偏好的先吧 :P

4/14/2014

日落公園 (保羅.奧斯特)

再次看奧斯特的小說
和前一本紐約三部曲比 這本故事本身就容易懂了
一開始是邁爾斯的部份 看著看著總算對人物認識了
突然轉到另外三個室友 一下有點不習慣XDXD
(想繼續往邁爾斯那條線跑)
但之後再轉更多人就沒問題了(轉就轉吧)
當然這樣換敘述角度是不難理解(何況都是第三人稱)
不過看著看著一開始覺得很熟的邁爾斯我反而覺得很虛幻
反而是他的爸爸 朋友 室友比較有真實感真奇怪XDXD
不知是不是因為他爸的篇幅不短
又以一個兒子的不告而別讓父親不理解原因
兩位女性室友對邁爾斯有好感 但邁爾斯有小女友
(女友觀點的章節沒有)
朋友也喜歡邁爾斯 但又不敢表白
邁爾斯這個角色有沒有一點擁有大家的愛於一身的感覺啊XDXD
(只有演員母親比較可以匹敵?XDXD)
然後邁爾斯還為了一個難關放逐自己
卻又因為小女友想再次和父母相聚...
不知為何讓人有點火大XDXDXD
不過結尾感覺要再重拾回生命 卻因為替朋友出氣揍警察
有種前功盡棄的感覺這有趣XDXD

4/07/2014

大騎劫-漫畫香港文學 上/下 (智海, 江康泉 )

因為灰掐又找了同作者的本
另一位作者就不認識了
上集江康泉很多是用香港文字用法我就不會看了Orz
下集就沒有了 (為何??)
小說我都沒看過 實在不知和原作比較的狀況
不過有時同一篇兩位作者的作品就有差很多
很多篇很怪但很有趣
"石"江康泉那篇因為石頭老師變老變紅最後死掉
"睡"智海那篇越睡越小
"別國"江康泉那篇身體變長 長到外面去
"白髮阿娥"太空送貨員 年輕 弟弟比自己老很多
"無愛記" "獵人"也是兩篇都有趣
(上集有些記不得了 已還圖書館..)
讓人想看小說原作
到底是小說就很怪 還是兩者都怪
(這不是照小說畫的 是意念來源)
如果是我 我看得懂小說嗎XDXD
我會怎麼畫呀 XDXD

memo用
吳煦斌小說集: 一個暈倒在水池旁的印第安人
無愛紀 黃碧雲
寧靜的獸 韓麗珠
白髮阿娥及其他  西西
衣魚簡史 董啓章

3/10/2014

白噪音 (唐.德里羅Don DeLillo)

好像是從idioterne那看到的書
標題有點興趣就借來看
第一部份不知是我沒太細看還是還在適應?
或是真的沒一個方向 (把德語學起來好讓研討會順利?
總之是把環境人物個性關係等等交代出來
第二部份毒氣事件就比較有個大的事
第三則是戴樂
但即使二三看似有主題 但這部很像某一類的美國獨立電影
人們日常 對於事情反應不會太大 (麻木)
有些事情其實很大 但不一直在那件事上
而這些事不論新聞電影也常演 好像也真的沒啥好驚訝
很多事沒答案 也不知往哪去
就連最後開槍 受傷 救 修女 談宗教
都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情緒 除了文字一直演練步驟(這應該算情緒?
這是解說說的後現代書寫嗎? (沒研究
話說修女也不覺得有天堂 人們會緊張 好像是喔XDXD
我不曉得我怕不怕死亡(沒死過不知
但我怕沒好好死拖很久是真的 Orz
(或者真到同樣情形會慶幸自己還有一口氣? 我也不曉得XDXD)

1/13/2014

灰掐 (智海 鴻鴻)

滿有趣的哪 忍不住看了兩次
改天要來收一本(摸下巴
包含一篇漫畫一篇小說
兩者有一些相同但大部份不同
也幸好不同 這樣看起來比較有趣
雖原作是小說 不過我比較喜歡看漫畫就是
我果然是視覺動物嘛?
一堆人衝出來的畫面滿有意思的
有點寫實又不是很寫實的畫法很有趣
其實有些地方看不懂不確定 但又覺得有趣
如果全懂了摸清了恐怕就沒那麼有趣了?
小說看第二遍時很多地方都很有印象
可是還是看不太懂
我對文字領悟力好低啊Orz

1/10/2014

蘑菇沙皇 (尤里.波利亞科夫 )

看到蘑菇看到沙皇就好奇借了XDXD
仔細一想我好像沒有看過蘇聯解體之後的小說(電影當然有
這部倒是看起來很順 雖然頁數不少
就算不時的出現回想 因為都寫得很清楚所以是不會搞混的
不過有時覺得有點干擾(當然都是必要才安插回想在該處
想看現在怎樣 突然講到之前就內心OS想叫他講重點
寫法比較有電影味 我不會形容...就是有畫面會到回想那種感覺
不太像以往看的交錯方式的小說 可能我看得比較少?
是說越後面越有趣 對比之前男主角和女主角相遇相愛的故事
現實怎麼變得那麼不堪啊XDXDXD
有些段落很好笑 很諷刺
是說蘇聯解體後的情況 以前缺物資現在缺錢
運氣好的趕上熱潮 運氣差的越來越遭 新野蠻的狀況
怎麼有種既視感XDXD

11/11/2013

少女死亡日記 (傑佛瑞.尤金尼德斯)

因為很喜歡前一本看的"中性"
知道這本書出版就有留意
原來有拍成電影啊 這下電影版大概看不下去了Orz
這是以"我們"的方式在敘述故事
仔細想想這方式的小說我比較沒接觸
一開始一直有點卡卡的
慢慢才比較習慣 總之我們是誰有幾人其實不重要XDXD
故事一開始就說里斯本家的每個女兒都會自殺
第一位死了之後在想這是一個個死嗎?
接著就一邊看一邊等著他們自殺Orz但他們又一直還沒死 (喂
二分之一前都看的有點慢
看到他們好不容易去參加舞會
之後被禁足一直沒出門就覺得很煩
因為一整個感覺好像也被關了XDXD
然後實在火大就一口氣給它看到完
一般這種小說我是不會這樣的
後面還是沒有那麼快死 只是情況越來越怪
就覺得要發生什麼事了
到最後在講底特律 住宅小鎮 興衰等等
我才稍微覺得喔這講少女的事不是單純他們家的事情
還有更多有趣的對照
話說這本其實並不厚 排版行距也不小
前半看很慢是有點小卡 但後半一下就給它看完
只是看完有一種過了頗長時間的感覺
那種和"我們"一起長時間觀察里斯本家
以及里斯本家女兒們漫長的宅?生活 和這個小鎮的其他事
也許就是這些很有骨幹的內容
整個很有真實臨場感 這作者應該就是這點很厲害吧XDXD

10/19/2013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巴爾加斯 尤薩)

總算看了這本
裡面兩位(高更和芙羅拉)我其實都不太熟啊...
我是之前去梵谷美術館剛好特展梵古高更兩位才知他們是朋友
所以高更的部份就想著會不會寫到梵谷
到比較後半才有荷蘭瘋子的橋段
是說高更和其他人相處時總是讓人覺得高更比較瘋狂
不過和荷蘭瘋子在一起時好像高更反而好一點(應說瘋的方式不同?還是高更那時沒那麼瘋?
單數章是芙羅拉的章 這部各自輪流上來是還好
中間就算時間有跳躍還是看得懂
不過那種"小芙羅拉啊,妳..."這樣的用法再接敘述像是"她於是..."
有時會疑惑(大部份是不會)在如果別的女性角色也出現時
"小芙羅拉啊,妳..."然後再轉回"她於是..."這不知是叫做什麼用法?
(雖然不知為何我不喜歡前者這語氣)
不過這用法在高更的橋段我就比較沒那麼反感
不知是不是作者是男性的原故?(莫名的介意)
兩位除本身之外很少有角色一直出現(只有階段性的)
兩位也不可能有交集(劇情上的)
看時一直不知會有什麼發展或期待
唯一就是一直到兩位都死 想想讀起來還真是有點小沮喪Orz
最後高更引用福婁拜的一句話"異國情調就是生命力"
喔~真是解了我多年的疑惑!XDXDXDXD(掰噗調)

7/04/2013

第六病房 (契訶夫 Anton Chekhov )

雖然記不得 但覺得小時候一定有看過別的版本
看到新版還是看一下 看完就有印象了
小時候想說是短篇比較好入門(俄羅斯小說太多很厚的)
但現在覺得短篇才不容易懂啊Orz
而且以他的風格來說其實晚點再看比較好
不過我覺得第六病房算是好懂又好看的
是說其實有恐怖電影的感覺XDXD
當醫生與病人對話那段 我也覺得病人講的很有道理
醫生一直去那邊 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對勁
慢慢的開始就有人在說醫生不對勁
醫生覺得和病人聊比和同事聊有趣
和同事或朋友的交流就可以說停了
覺得不自在也不反駁 只想避開
最後就慢慢的被關到裡面了
想想真是恐怖 有沒有真的案例啊這也太恐怖了XD

5/27/2013

智利秘密行動 (賈西亞 馬奎斯)

猶豫了一陣子還是看了這本
我不是很愛看報導文學 不過這本又不厚就看了
看主角使用假身份 假裝是個外地人 進入熟悉但戒嚴的國家
假裝拍廣告 實則拍內幕 遇到認識的人要裝做不認得(還擔心被認出來)
總之這串內幕很有趣 不過裡面有一些心理狀態
不知是主角本人真正的想法 還是書寫者的想法
回主角出生處 去找媽媽 媽媽把他的書房完整搬來這很有意思
中間修面那段 還有後面收尾要一直連絡電子將軍
卻是搭上前任拳王那段也很有趣
但若以看小說來說就覺得還好
總不能說不夠驚險刺激沒追捕流血再潛進去拍這樣...Orz

4/30/2013

給愛米麗的玫瑰 (威廉•福克納)

再次挑戰 繞過聲音與憤怒
啊啊忘記了 通常短篇比長篇更難看懂啊Orz
"長篇可以馬虎 短篇就得精確"(他講的
不過作者說這是垃圾嘛我還要看嘛?(不是這個意思吧XDXD
其實很多篇明明就看得懂看著看著就漸漸的看不懂了(遠目
真是讓人很難捉摸的作者啊
之前說過喜歡的作者很多喜歡福克納
感覺..果然名不虛傳XD
幾個

兩個士兵
好久才想到那個上升的房子是什麼XDXD

給愛米麗的玫瑰
這篇其實最好懂

調換位置
這篇很有趣XDXD最後面又有點不懂

清晨的追逐
感覺上不能被追到 不然好像失去目標XD

1/09/2013

當代英雄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

最早在張大春的廣播聽到櫻桃園文化這新出版社的消息
契科夫的櫻桃園我沒看過 但我幫我姊借過中文本XD
因為她念西洋語文系當時要念這部 他們學校沒有所以借我學校的來事半功倍
(當時我學校俄文系大概剛好沒在念這部?)
我也吃驚英文系為什麼要念俄國的小說 不過她後來也有念像是卡夫卡的蛻變
我逃避課業的課外讀物在我姊來說卻是非念不可的書這也挺有趣的XD
後來看到元人在噗浪提到這本 我也沒聽過萊蒙托夫
還想為何沒中譯本?是有短篇曾在比方蘇聯小說大系那樣的合集中出現過我不記得
還是太親共所以在某個時代沒有翻譯進來?
結果都不是XD是更早時代的作者
假如佩喬林的個性和作者真的很像的話
這作者如果是音樂人應該是玩搖滾樂的吧XD(還是27俱樂部的成員)
初翻發現是"我"的寫作方式有點猶豫 而且這作者是詩比較有名
不喜歡看"我"的小說 但是覺得這樣太偏食會錯過很多有趣的
而且我明明就看過有"我"但我很喜歡的(比方城市與狗)
也有沒有"我"卻處處有一個"我"在發表看法的(笑)(比方前一本的修道院記事)
這本前兩個我是同一位 後三個才是佩喬林
我對第二段馬克辛‧馬克辛梅奇很有印象
因為第一段貝拉主要是馬克辛梅奇在說故事 而裡面的佩喬林對我來講是沒那麼熟的
所以一發現他來了 我也期待了起來 結果是那樣的會面
好像連敷衍一下(老人)都嫌麻煩XD
再加上被敷衍的老人的反應覺得很有趣又覺得隨處都在發生
第三段塔曼我比較沒什麼特別感覺
第四段梅麗公爵小姐 一開始的較勁很有趣(有危險關係的那種狀態?)
到後半公爵小姐輸了一半劇情往決鬥方向走 結果正要決鬥突然換個敘事方式
一開始我還想咦?想想照日期記那段不太可能那樣記只能倒回去記
(本來還想會不會回到第一二篇的那個我 那個我沒有再出現)
第五段乾淨利落  裡面有提到馬克辛梅奇根本沒什麼可提就可以想見第二段的反應
佩喬林當"我"的故事時總有會發表看法的內容
有些看法真的是如果不喜歡佩喬林也許會覺得很討厭雖然好像也都是事實
故事好像沒有太多佩喬林的身世 如果作者和佩喬林個性相似
(當然把作者和故事人物對照我是覺得不太適合 但讀者總是會這樣做嘛)
要是佩喬林的身世也代入作者的身世 就覺得有一點托爾斯泰有幾個故事
那種有錢人厭倦那些醜陋的世俗假象 然後跑到哪邊這樣放逐等等那種劇情
這樣的角色我就有點討厭了(炸
是說這部在當時是個很開創或是特別的作品 加上作者才活27年
更增加傳奇(?)的味道 看到附錄這麼多的讚美(?)文字對反骨的作者來說真的會怪吧XD
不過就如同後面的一個作者附錄 我也在想萊蒙托夫如果活的夠久
他是會陸陸續續寫出什麼樣的作品呢?
27歲寫什麼和57歲又會寫什麼 雖然很好奇但是永遠無法得知的XDXD

12/14/2012

修道院紀事 (喬賽.薩拉馬戈)

猶豫要不要看這本 因為覺得文化準備可能不夠會看不懂
因為對宗教不太熟啊..
但是看了明明就看的懂 所以一直看下去
不過應該有很多反諷上的沒看懂
話說七個太陽和七個月亮一直去守著帕莎羅拉這很有趣
既不能說出來 羅倫佐神父也死了 也得藏起來
還有七個月亮可以看穿任何人 但就是不要看穿七個太陽
到最後她必須去看穿他才能帶走他的意志這也很有意思(難過T_T)
飛行器必須要很多的意志才能飛 而真的飛了
教庭會來追殺(?)原本我沒想到 後來才想對喔
人怎麼可以這麼自以為是上帝想飛 在那個時代
然後搬大石那邊 敘述為何建這修道院 為什麼王室有後就要一般平民來還願...
在看教堂這些漂亮的建築時還真沒去想這怎麼蓋的
之所以看這部我也的確對作者諷刺宗教的意圖有興趣吧XD

9/27/2012

總統先生 ( 米格爾.安赫爾.阿斯杜里亞斯 )

原來我很久以前看過作者的另一部玉米人(完全不記得內容)
這本書的編排挺特別的 內文字體一開始有點不習慣
發現詩人出身的小說家的作品我不太會閱讀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有一陣子我很喜歡看零度書寫的小說
兩個風格滿相反的
這部一直看到天使臉被派到海外那一邊我才看得特別快
不然裡面的人物常常稍熟一點就突然消失
下場(?都是別處別人再提而不是順著演下來
看這部也想到前一陣子看的公羊那本(都是南美獨裁者
但這本獨裁者沒什麼太多戲 都是周遭的人
然後看這些人多害怕 多悲慘 有好事要懷疑 有壞事無處逃...
作者有時會有很特別的寫法 像是最後在火車上寫景色過去那段
但是也有很一般的描寫敘述 有時兩個轉換我會有點措手不及
奇怪看完的感覺有點像之前看完蜂巢那部一樣


7/19/2012

紐約三部曲 ( Paul Auster )

天下這版本的封面我怎麼想起ministry的專輯內頁照片XDXD(這裡)
因為漫畫版所以找了原作來看
仔細一想這三個故事玻璃之城不算特別好畫(其實這三篇都不太好畫XD
這三篇都在監視或找人 有推理味但也不算推理作品吧(也許用懸疑比較恰當?
這懸疑內容讓人想一直看下去但是得不到懸疑事件的答案
有點像看漢內克有些片 覺得怎麼回事?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怎麼做...
但最後還是不知怎麼回事(至少我是不怎麼知道)
單行道的感覺

題外話裡面三個角色因為事件而去尋或找另一個人物
然後幾乎拋棄原本自己的生活身份(失去自我)
以失去自我這點來說有點讓人害怕
但是另一個角度來說 如果對現狀不是很滿意
可以有個機會這樣不管後果直接換成一個低調身份(?)(第三篇比較偏被尋找者)
仔細一想也不錯 很像一個人去陌生的地方旅行
唯一就是有沒有回來的不同了XDXD